八百八十二章 国是

幸福来敲门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乐文小说网 www.62zw.cc,最快更新寒门宰相最新章节!

    韩绛,章越与王安石,吕惠卿的免役法最大争议,就是要不要对下等户(四五等)收免役钱,及免役宽剩钱。

    韩绛,章越一致反对说不能收,王安石,吕惠卿则坚持必须收。

    当初章越为了取得王安石的信任,还很违心地说将来有绝不改他的免役法。

    不过章越素来坚信一句话‘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。’

    政客说的话都如同放屁一样,你信就蠢了。

    王安石估计也看透这点,所以当日相见让章越不必为这句话负责,你认为可以改的就改。

    因此章越针对于此,向韩绛提出了新法2.0版本,突破口就选择在免役法上。

    章越与韩绛道:“去岁(其实是熙宁九年的数据)司农寺岁收免役钱一千四十一万四千余贯,而支出不过六百四十八万七千六百贯,盈余近四百万贯。”

    宋朝经济确实牛,宋初统一天下时,仅岁入一千六百万贯,是唐朝最盛时的两倍。

    而如今仅免役钱就收到了一千多万贯。

    “所以免去免役宽役钱和下户免役钱已是足够,否则变法就成了敛财的性质,非相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意。”

    一个免役法朝廷每年赚取近四百万贯,章越对此很是无语。

    一面说明当初他设计免去下户免役钱和宽胜钱是对的,另一方面也是可怕,免役法连未成年丁户,单丁户,女户也要收钱,这是免役法改革前都没有办到的。

    可以想象几乎没有经济能力的女户,未成年丁户向朝廷交纳免役钱,对他们会造成什么。

    王安石变法的几条新法如免役法,青苗法,均田法,将兵法,农田水利法都有可以称道的地方,但也有不少严重的问题。

    特别是免役法,堪称新法数条中最良的一条,但吕惠卿却令免役法上往敛财之道上越走越远。

    韩绛道:“确实如此,只怕吕氏不肯。金陵的王介甫知道我改了他的新法也是不好。”

    韩绛再次强调道:“王介甫以免役法为诸法中最坚信者,改他之法怕是大怒。”

    章越道:“可依苏子瞻所论可将五等户分为上下,免去五等下户的免役钱。”

    韩绛知章越,苏轼的意见很合乎他的心意,但却担心令王安石,吕惠卿不喜,所以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章越对韩绛的风力也是无语了腹诽道,真不愧是传法沙门,王安石拿捏有方。

    韩绛担心章越再说下去,将桌桉上的水晶笔架拿起道:“这水晶的笔架你且收下。”

    旁人送的东西,章越可推了不收,但韩绛所给章越不敢不要当即收了。

    韩绛对章越道:“本朝赋易增,则难减,好比人过惯了丰足的日子,吃穿用度皆已习惯,一旦减去难免不适,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”

    章越道:“是故有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之叹。”

    这话出自阿房宫赋,韩绛听了恻然,为何对民间取之尽锱铢,连一文钱都不肯放过,但用的时候却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至极,仿佛是别人家的钱般用了一点都不心疼。

    “这有什么办法?”

    章越道:“当年太宗皇帝曾云,若天下无事,当尽蠲百姓之租赋。如今西事稍缓,三五年内不用兵,当行管仲之法纠之,约取而广施,如此方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。”

    韩绛下意识地道:“难矣。”

    章越道:“韩公,此事不难,只要能让吕吉甫罢相便是!”

    韩绛目光一缩,看向章越,章越随即迎上了韩绛的目光道:“韩公,国是乃天子与士大夫共论,是定取舍合定,昔天子以王介甫之论为国是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王介甫罢相,是相公还是吕吉甫来主持国是,天子心底也在衡量。这国是即是国论,国论之争,是生死存亡之地,一步也退让不得啊!”

    国是出自公孙敖的‘国之有是,众之所恶’。一旦‘国是’确定,赞成国是的官员便留,反对的便被罢,甚至连异论相搅的祖宗之制都要向这条‘国是’让步。

    所以罢吕惠卿不是目的,而是为了国是。国是之争,说到底就是权力之争。

    吕惠卿最大的优势是什么?是国是。

    官家认为他是王安石变法的继承者,他是新法的护法善神,所以这是相较于韩绛,章越的优势。

    司马光为什么输过王安石,不是其他,就是输给了国是。其余旧党纷纷力劝不能改变天子心意,也是陆续出外,这也是输给国是。

    所以要对付吕惠卿,用一般的办法都对付不了他。

    只有在国是打倒他方可。

    章越说到这里,终于稍稍触动了韩绛。

    他意动道:“且容我想想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午后下了一场急雨。

    吕惠卿听着吕和卿,吕温卿二人的言语。

    “此手实不过是借造簿之机,行告赏之事,并无太多过分之事。但似杨绘,陈绎这等官员却群起反对,这几日什么难听的话都有之,甚至道兄长你是周兴,来俊臣之流。”

    吕惠卿沉着脸不言一语。吕温卿道:“兄长不过是用告赏来杜绝民间豪绅与官吏勾结,居然被人别有用心地引申为武周时告密的先河,将兄长比作周兴,来俊臣,此等用心不可谓不险恶。”

    “兄长执掌权柄之初,必须立威,否则不能服众,倘若不用郑侠治冯京之罪,天下无人愿遵从于新法。兄长以后都事便不好办了。”

    吕惠卿道:“之前已是办了李师中了。”

    吕和卿道:“李师中妄人矣,不如罢冯京。”

    王安石罢相,李师中最先跳出来明目张胆地反对新法,他所言‘代工熙载’之意乃人臣辅左君主代行天命的意思。

    然后李师中所完,又自称‘天生微臣,盖为盛世,有臣如此,陛下其舍诸!’

    吕惠卿当时看完这奏章简直想吐,此人脸皮之厚才乃‘天生微臣’。

    吕惠卿与李师中本就不和,又在旁说了此人几句,天子将这大言炎炎的李师中罢了。

    吕惠卿心想,不错,变法首在立威立信,不办几个大员,下面的官员怎么会拿你的话当一回事。

    办了一个李师中不足以‘变风俗,立法度’,所以有分量的宰执之臣,自己的新法才能推行下去。

    正在这时,一人匆匆入内禀告。

    但见吕府的管家递上了一封信,信中的内容马上要被贬出京郑侠,王安国与十几人谈论不利于吕惠卿的内容。

    而郑侠已打算将这些编撰成文写成奏章弹劾吕惠卿。

    自郑侠上流民图弹劾王安石后,吕惠卿早防着他这一手,故而派了几名民间豪侠,就是可以上梁窃密的人日夜监视郑侠。

    若郑侠行事无错就算了,此事到此为止,若不然,就怪不得他吕惠卿。

    吕惠卿闻此不由苦笑。

    吕惠卿对两个兄弟道:“当初赵普为相于厅事后置二大瓮,凡人投利害文字,皆置其中。等瓮满则焚于通衢。至于你们兄长我,是做不了似赵普一般的宰相了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吕惠卿将郑侠王安国所议之纸揉作一团。

    吕和卿笑道:“兄长,此事还不好吗?”

    “如今你登位拜相只有三者必须打倒,一是冯京,此人持反对之议,必须除之而后快,一是韩绛,此人虽号称护法沙门,但才具不足与兄长并论,只是守位而已,还有一人则是已致仕之王相公,既是郑侠联络王安国,正好将他牵扯进来一并……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吕和卿做了一个手势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是日,郑侠上疏之后便离开京师。

    汴京城郊外不少士绅都来相送,他走的数日内还有不少人赠金或称奖于他。

    郑侠觉得自己办了一件为民请命的好事。

    面对相送的十几人,他一一致礼言道:“此番出京,此生怕是再也无望见到诸位了。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言道:“郑公为天下苍生请命,百姓必不会忘之。他日天子必是醒悟过来,知道这个朝堂上到底谁是忠臣谁是奸邪,到时候委屈必然可以申之。”

    郑侠闻言不由目中含泪,当即一杯水酒饮尽,然后向众人道:“郑某一辈子不为名不为利,就是相信一句话‘为苍生进言’,如今虽落得这般田地,但亦绝不后悔。”

    众人们纷纷举杯,场面热烈。

    这时候从汴京城方向突然驰而来数队骑兵,当即将正在亭中饮酒的众人团团包围。

    众人皆是惊慌不听,但听骑兵中一人喝道:“哪个是罪臣郑侠?”

    郑侠见此一幕丝毫不惧,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,走出亭外道:“某便是,尔等是吕吉甫派来的吗?”

    对方冷笑道:“谁是吕参政派来的?我们奉皇命将罪臣郑侠拿下!”

    郑侠道:“我跟你们走,但这些都是我的朋友随人,个个都是清白之人,还请不要为难他们。”

    对方道:“与你在一起的都是乱臣贼子哪有什么清白之人,统统都给我拿下下诏狱!”

    众人一听都是慌作一团,他们只是来送郑侠而已,居然都被关进天牢。

    郑侠怒道:“岂有此理,这还有王法吗?”

    “王法?”对方将天子诏书一举道,“皇命在此,要将尔等一网打尽除了这些人,你郑侠这十几日内见过什么人,全部供出一并下狱审问!”

    郑侠见的确实是天子诏书,顷刻之间知道自己铸下大错。

    Ps:再次祝大家端午节安康。